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博物馆信任危机影响民间收藏

2014-12-30来源于:新浪收藏编辑:陈苏

古玩收藏这个行业一直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在这个行业里,你会很容易感觉到一切似乎都好像是灰色难辨的。初涉收藏,很多人都是将博物馆看成“老师”,而如今,国内一些博物馆正面临着信任危机。收藏到底该玩什么,怎么玩?


越来越多的人挤进收藏这个圈子

从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展品在故宫展出被盗,到最新网爆“端门外西朝房展览逃税”,短短3个多月,故宫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十重门”。无独有偶,就在这几天,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镇馆壶王”也面临学者的赝品质疑。一面是日益高涨的收藏热,一面是不断爆发的信任和假货危机,着实让很多喜爱收藏的人士忐忑不安。

“初涉收藏,很多人都是将博物馆看成‘老师’,信任危机的出现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心理挑战。”说起收藏,有着20多年收藏经历的市区收藏爱好者陈先生说,千万不要把它当做发家致富的妙方,因为你只可能通过它败家。如果不是收藏界的圈里人,动手玩之前,最好对收藏中的隐性成本和潜规则略知一二。

“只要逛过古玩市场的人都会很容易有这样一种感觉———一切都好像是灰色难辨的,地摊上任何一件‘古玩’,在价格上很难有一个‘公允’的价值。”陈先生说,这也让古玩收藏这个行业一直都充满了神秘色彩,有“捡漏”而欢呼雀跃的,也有为之欲哭无泪的。

博物馆作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长期以来,其不仅是一个公众文化休闲的场所,而且也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这也是近年来,一些博物馆专家之所以吃香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事实上,随着收藏业的火热,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带功利性、经营性的运作日益增加。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经专家“掌眼”的物件并不一定就真是那么回事情。

“股票买错了,可能还会有解套机会,古玩买错了,可以说是万劫不复。”现今一些电视节目、媒体栏目为了抓眼球、找看点、搞效益,说起收藏,讲得多的都是“一夜暴富”的传奇故事。但陈先生一直不认同将收藏作为投资的这种说法,他认为“收藏永远都是小众的,而今是‘全民收藏’,那注定90%的人肯定要买假”。现今的藏品拍市上,动辄爆出上千万乃至上亿元的天价,原因是投资、投机的这两类人群与收藏人群纠结到了一起。从而过度地渲染了收藏与财富之间的关系。

一些博物馆出现的信任危机,也成了不少收藏爱好者头疼的事情———如何面对博物馆这位“老师”?

“相对错综复杂、假货泛滥的古玩市场,博物馆还是相对有其可取之处。”对此,老陈认为,古玩古玩旧时称“骨董”。“骨”是取肉腐而骨存之义,意思是保存过去之精华;所谓“董”,即知道、了解。玩收藏的意义,在于你在收藏的把玩过程中,想方设法了解这个东西背后的故事和它的背景、历史,而从这当中,个人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进而有了某种精神的愉悦。博物馆作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在藏品历史性、文物科考等方面具有系列性,仍然不失为初涉收藏者学习研究藏品,值得借鉴的途径,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

“只要天气晴好,每周都要去古子城走一走,虽然说个人认为市场上99%都不靠谱,但感受的就是那个过程和氛围。”陈先生觉得这与逛公园、郊游、看大片一样,纯粹图个“乐”字。如今,收藏热的这把火烧到了“老师”那里,在他看来,这正是初涉收藏者抛开“捡漏”心态的最好教材,在收藏与其原来的初衷或者本意越来越远的当下,如果因此而让更多的人能树立正确的收藏观,比什么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