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珠宝藏品赏

2015-01-14来源于:优网编辑:陈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珠宝藏品赏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从4号地铁出来,沿途看看纽约第5大道的街景,摩天高楼的缝隙中透出无比湛蓝的天空,各种肤色各种装束的人行色匆匆,街边名店林立,旋转门中仿佛随时走出《Sex and the City》中的女郎,跟你打个照面。从85街走到82街,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气势不凡的文艺复兴式白色建筑映入眼帘,远远就能看到。

这就是纽约客口中亲切又随意的“The Met”,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与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美术馆齐名的西方世界4大博物馆之一。

这座博物馆的来历应该追溯到1866年7 月4日,这一天是美国国庆日,几位身在法国的美国知识分子在巴黎的一家餐馆相聚。那时,卢浮宫已对外开放了70余年。他们谈天说地,聊聊艺术又聊聊博物馆,一位名叫John Jay的律师建议,在自己的国家也创建一个博物馆,给予人们艺术的熏陶。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聚会后,很快成立了一个筹备小组,经过漫漫的游说和筹资过程,在1872年2月20日,The Met终于开幕了,当时位于第5大道681号。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博物馆的面积已经比当年扩充了20倍,馆藏超过300万件艺术品。

至于珠宝,这里的藏品超过8000件,零散地分布在19个馆中,绝对能让你领略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不过,当你一件一件浏览这些珠宝,可能会觉得风格芜杂精粗不一。有的简直就像你5岁的小侄子从幼儿园里带回来的手工,有的让你觉得,“赶明儿去买点儿珠子回来自己做做,也不比这差。”也许这正是美国的风格一个200多年历史的移民国家,文化上崇尚多元和开放,对一切古老和现代、本土和异域的文明都怀有极深的敬意,都珍而重之地保存起来。

据说The Met的镇馆之宝,一整座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是在美国与埃及合作修建水库时被发现的,埃及觉得反正要被淹的,于是送给美国,被美国整座搬来,并专门做了巨型玻璃罩保护起来。而亚洲馆里有一座仿制得韵味十足的苏州园林,捐赠人是一位纽约名媛,她从小在中国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称“那段生活造就了我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于是捐赠数百万,从苏州请来能工巧匠整个复制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园林。据称,9·11的第二天,The Met收到一张200万美金的支票,捐赠人对馆长说,“最近顾客一定会少很多,这个你会用得着。”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对各种艺术和文化的敬意,年轻的美国才能拥有这座跻身4大博物馆的The Met。


George W. Jamison 1835年浮雕胸针

The Met传承了美国人热爱艺术、包容各种文化的特点,这里的珠宝囊括了世界上每个有特色国家的珠宝精华。虽然The Met拥有8000多件珠宝,分散在各个国家馆里。19世纪是美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珠宝,更完美地折射出美国独有的文化风貌和精湛的珠宝工艺

环顾美国馆,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珠宝工艺的变迁。1849年是美国珠宝工艺的一个分水岭,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于是黄金被大量运用在珠宝上,这个时期的珐琅技术也精彩纷呈,一种名为Champlevé的珐琅技术甚至曾获专利,在金属表面刻出形状,然后将珐琅填入,经过抛光后,珐琅与金属牢固地结为一体。还有一种法国引进的珐琅技术Plique-à-jour同样甚为流行,那是先在金属底板上烧上透明或半透明的珐琅,色块之间由金属丝分隔,然后将底板的金属或熔解掉或剥离,从而获得类似教堂彩色玻璃的效果。


Marcus & Company 1900年黄金、珐琅、橄榄石、珍珠胸针

19世纪末,美国新艺术运动风行,这种艺术风格崇尚对自然的模拟,经常采用不对称的形式。在这样的风气中,珐琅、欧泊、月光石和珍珠这些比较低廉的材质代替了钻石与稀有的宝石。美国珠宝巨匠Louis Comfort Tiffany是这个时期的珠宝先行者,很多设计成为Tiffany的经典典范,流传至今。

经过了墨西哥战争和南北战争,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这是一个精致奢华品位纵横风靡的黄金时代,日渐富裕的美国贵族渴望拥有象征上流社会的珠宝来表明自己的富有和审美。早期的美国珠宝不仅仅是装饰品,而更多用来作为纪念品,纪念友谊、爱情、婚姻,珠宝中凝聚着强烈的情感涵义。项坠中刻面水晶封住了亲人一缕浅棕色的头发,用来纪念去世的亲人,仿佛将那些相亲相爱的美好时光永远地封存在了记忆里。

19世纪的美国,国际贸易日益繁荣,于是许多充满异域风情的珠宝纷纷出现在人们的指间颈上,引爆了一次又一次的珠宝流行。之前,美国的珊瑚珠宝都是从意大利转经英国进口的,后来则从那不勒斯直接进口,由此引发了一场珠宝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