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海螺号见证红军情

2015-06-22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   编辑:少韵


1935年,中央红军西征在海原留给宁夏回族群众的海螺号

这只看上去很普通的海螺号,在我国南方的大海边是常见的,在地处大西北的宁夏海原地区却是难得一见。也正是这只海螺号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1936年红军西征来到宁夏的海原时,红一军团红二师第三团在团长阮金庭、政委萧峰带领部队驻扎在西吉萧河古城,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的到来,积极筹备粮草,并向当地回民群众宣传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张贴对回民的“三大禁条和四大注意”的宣传单:(一)禁止驻扎清真寺。(二)禁止吃大荤。(三)禁止毁坏回文经典。

(一)讲究清洁。

(二)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

(三)不准乱用回民的器具。

(四)注意回汉两大民族的团结。

由于红军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受到回民群众的欢迎。当部队在海原韩府湾驻地筹粮时,来到当地农民黄万保家中买粮。当时黄万保不仅把自己的存粮全部卖给红军,还把自家养的仅有的几只羊也卖给了红军。红军临别时送给了他这只海螺号以作留念。黄万保一直精心保存着,并对家乡人常说起当年红军来他家里的情景。

这只海螺号长约27 .5厘米,通体呈白玉色,在螺旋状纹上有盐锈迹。外表平滑泛光,不知经过多少人手抚摸,是红军千里迢迢来到宁夏海原县的一个小村庄,留给了当地群众。

1974年,宁夏博物馆工作人员到海原关桥堡了解红军西征情况时,听说海原韩府湾黄万保家中有一只红军留下的文物时,专程征集到了这只完整的海螺号。这只海螺号不仅在海原县,就是在整个宁夏也是难得一见。2001年当国家文物专家组来宁夏鉴定革命文物时,看到保存这么完好的海螺号都很吃惊。他们认为在大西北能见到大海边的东西确实不易。这只海螺号比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的那只海螺号还要完整,体形也大得多。

如今这只海螺号就陈列在宁夏博物馆《红旗漫卷》展厅内,默默的向人们叙说着红军在宁夏的岁月,见证着红军与回民群众的一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