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千年沉睡一醒惊天:发现甲骨文

2015-01-22来源于:网络编辑:

什么是甲骨文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它东倚齐鲁,西接太行,北濒幽燕,南望中原,地处南北要冲之地,随着二十世纪末一次偶然的发现,由这里引发了一场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界的“大地震”,从而使得全球文化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中国这一普通的北方小城,它也一跃成为了一座在中国文明史上堪称是坐标式的城市,并注定会被永远的载入世界文明的史册之中,这个发现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是指在甲骨上所写刻的文字记录,“甲”即龟甲,多为龟的腹甲,少数为背甲,“骨”是兽骨,其中以牛的肩胛骨为主,也有其他的动物,如羊、鹿、马、猪的等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主要出土于我国殷商王朝后期的(公元前14世纪晚期至前11世纪中期)都城遗址──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区小屯村附近)。在大约公元前14世纪前后,商王朝的第二十位国王盘庚将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直到后来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在此共历八世十二王,前后计二百七十三年之久。在商代,占卜之风极盛,商王室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诸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事不卜,甚至一事多卜,以得知吉凶祸福来决定行止,占卜可以说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将占卜及与占卜有关的或者其他类的记事文字等刻写在龟甲兽骨之上,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

就缘何以甲骨为书写工具,当然具体的原因比较复杂。不过单就龟而言,我们说,古人对其认识与后世是有很大不同的。古代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龟具有长寿这一特征,《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意思即是说有一位南方老人以龟垫床脚,前后二十余年,等老人去世后,移开床脚,发现龟还依然活着。由此,古人也赋予了龟灵性和福寿的象征,并将其作为“四灵”之一。《抱朴子·论仙》中这样说:“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寿焉。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礼记·礼运》中记载:“何谓四灵,麟凤龙龟,谓之四灵”,宋代的《十三经注疏》也记载:“象物,有象在天……麟、凤、龙、龟谓之四灵。”另外,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而北方之神玄武就是龟蛇合体的灵兽。

现在,我们习称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叫甲骨文,但最初它的名称却并未一致,学者曾以从不同角度给甲骨文以不同的命名。就文字所依附的书写材料而言,如称之为龟甲、甲文、龟版文、龟甲文、龟甲文字等,这几种称呼忽略了骨的部分,故有失偏颇;而针对其主要用于占卜的用途而言,又叫卜文、贞文字、贞卜文字、卜辞、甲骨卜辞、殷卜辞、殷虚卜辞等,但是在甲骨文中,又有一部分是我们称之为记事刻辞,内容并非是占卜;就其书写方法因多是刻写看,有人命名为契、契文、殷契、龟刻文、甲骨刻文、甲骨刻辞,龟契文字、殷契文字等,但是所发现甲骨文中也有写而未刻现象;还有就是甲骨文出土地点集中与安阳小屯殷墟,因而又被称作殷墟文字、殷墟书契、殷文、殷虚遗文等等,不过同样在殷虚出土的大量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上也发现有许多文字。1923年,陆懋德在《甲骨文之历史及其价值》一文中最先使用了“甲骨文”这一名称,并被学界逐渐接受。如1924年容庚的《甲骨文之发现及其考释》及1925年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国新发现之学问》一文中“殷墟甲骨文字及其书目”部分等均沿用了这一称呼,1930年董作宾的《甲骨文研究之扩大》,1931年郭沫若的《甲骨文字研究》等也都以甲骨文命名其书或其文。综合以上,“甲骨文”抑或“甲骨文字”还是最为恰当和被学界所接受,这在目前已成为学术界的通称。当代著名甲骨学家王宇信先生就曾指出:从有关甲骨文命名种种可以看出“甲骨文命名与甲骨学的研究是密切相关的,即有一个由知之不多,只涉及表面,到逐渐深入,由表及里的过程。”

事实上,甲骨文并不仅仅是商王朝所特有,西周时侯的甲骨文也有不少出土,而且出土地点广泛,在河南省郑州,山西省洪洞,北京市昌平以及陕西的长安、扶风、歧山等地都有出土,但是无论是就其数量,还是内容而言,都无法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相比。

我们说,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重要的也是必须的标志之一,有了文字,信息才能够远传,思想才得以积累,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恐怕很难说是一个文明的社会。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分别兴起并存在过多个古文明,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文字。其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一起共同形成了世界三大古文字体系。但是在诞生于诸多古文明中的多支古文字系统中,只有中国的甲骨文穿越时空,薪火相传,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甲骨文是与今日汉字一脉相承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唯一没有失落的古文字,堪称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甲骨文的发现

虽然甲骨文这一高度成熟和丰富的文字形态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在中原大地上出现,但是等到了春秋后期,汉字逐渐地脱离了甲骨形态,所以甲骨文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被湮没在了历史的尘烟之中。等到它被再次地发现和确认,已经是到了三千年后的19世纪末,而它所发现的过程更是富有相当的戏剧性。

19世纪末期,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田间地头中常有用于医治红伤的中药材“龙骨”被挖出,所谓“龙骨”便是其后才为大家熟悉的甲骨。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已有对“龙骨”的记载,书中言其可以治咳逆、泻痢、便血、惊癫痫等疾病。加拿大籍传教士明义士在其所著的《甲骨研究》中也说到:“当时小屯人认为字不是刻上的,是天然长成的。并说有字的不好卖,刮去字迹药店才要。李成收集龙骨,卖与药店,每斤制钱六文”。可见在当时有大量的甲骨被作为龙骨而误被药用,这种现象直到清末甲骨文被发现后才得以停止。

甲骨文最初是被清代国子监祭酒,也是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1845—1900,字廉生,谥文敏公)在1899年时偶然发现的。据传王懿荣当时因患疟疾,至北京达仁堂药铺购中药,其间就有“龙骨”一味,药购回后,他在检视药物中发觉龙骨之上似有文字,王懿荣本是金石学家,对铜器铭文之学也颇有研究,经他观察后,“知其必古”。断定这是一种从未发现的极古的文字,于是他立即派人到药铺,将剩余的十二片甲骨以二两银子一片的高价全部买走。

从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和利用的材料来看,王懿荣是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这已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如“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在1910年《殷虚贞卜文字考·序》中所记到:“光绪己亥,予闻河南之汤阴发现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为福山王文敏公所得,恨不得遽见也。”

后来,王懿荣又委托古董商范维卿等人为他广泛搜购甲骨文,前后共购得一千五百多片。但王懿荣并没有来得及对甲骨文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就在他发现甲骨文的半年之后的1900年秋,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等皇室仓皇出逃,出逃前任命王懿荣为京师团练大臣,戍守京城。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懿荣对家人说:“吾义不可苟生”,并写下了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然后与夫人及长媳先后投井自尽,壮烈殉国。王懿荣因其发现甲骨文的伟大功绩而被后学者尊称为“甲骨文之父”,在甲骨文发现90周年的1989年秋,他的家乡山东烟台市福山区专门修建了王懿荣纪念馆,以示对他的纪念。

王懿荣死后的1903年,刘鹗,也就是晚清著名谴责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将王懿荣收藏的一千余片甲骨买下,并自己的收藏共挑选了一千余片拓印出版,这就是历史上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著——《铁云藏龟》。

甲骨文的发现意义重大,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20世纪二十年代的一次讲演中,曾这样说到:“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同时他将甲骨文与“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书卷、内阁大库之元明以来书籍档册”并列为 “四大新发现”,不过就学术意义而言,甲骨文的发现更堪称是这四大材料之首。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它的发现首先证明了文献中所记载的商王朝世系并非杜撰,它把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相应的上推到三千多年前,虽然在今天,有些学者对“夏代”仍持怀疑态度,但是高度发达的“商文明”却是“铁证如山”,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甲骨文”。同时,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安阳殷墟考古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另外,甲骨刻辞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时王记实文辞,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研究商代历史的最重要的直接史料,同时也为语言文字学﹑民族学﹑天文学﹑气象学﹑农学﹑医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等多种学科提供了重要原始资料,对各相关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以其形之优美、其意之丰富、其神之玄妙,都无疑证明它所承载的是世界上最赋灵性的人类文明之一。甲骨文的发现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史上很有限的可以列入世界学术历史中的一项,不但可以列入世界考古学的历史,而且完全有资格列入整个世界的科学发展的历史,就其重大意义,可以说如何来形容都不为过。